首页 资讯 正文

湖南铁科职院:院士来校调研指导 赋能轨道交通技术攻坚

体育正文 161 0

湖南铁科职院:院士来校调研指导 赋能轨道交通技术攻坚

湖南铁科职院:院士来校调研指导 赋能轨道交通技术攻坚

红网(hóngwǎng)时刻新闻5月30日讯(通讯员 郭嘉豪 申志广)5月28日,“湘(xiāng)智兴湘·院士专家株洲行”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行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中国电力机车之父”刘友梅携专家团队走进铁科校园开展调研指导,对(duì)该校科研工作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轨道交通卓越工匠培养体系把脉问诊,为深化校企协同创新、推动(tuīdòng)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探索可行路径(lùjìng)。 在1300平方米的磁浮直线电磁驱动试验中心内,年过八旬的刘友梅步履稳健地穿梭于高速直线驱动、高温超导试验台等七大核心试验平台之间。他认真了解试验设备还原现场情况(qíngkuàng),详细询问悬浮间隙控制精度,与青年技术骨干(jìshùgǔgàn)探讨系统优化方案,并对(duì)该(gāi)实验中心的建设(jiànshè)表示肯定。 座谈会上,该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(xiàozhǎng)陈彬致辞,科研中心负责人汇报了学校科研工作情况。来自各科研平台的(de)技术骨干与博士教师代表,同刘友梅院士团队围绕钢轨在线安全稳定性、高速列车动平衡(dòngpínghéng)、列车在途检测与安全预警等关键技术(guānjiànjìshù)展开研讨。 刘友梅表示,面对中国铁路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趋势,需立足“未来轨道”应用场景精准突破,聚焦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,深化智能诊断、预测性维护等技术(jìshù)(jìshù)攻关;同时构建“研-用”贯通的(de)可持续科研体系(tǐxì),强化战略科研项目的接续性;要打破学科壁垒,通过校企协同机制,为(wèi)产业升级输送“一专多能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(jìnéng)生力军。 近年来,湖南铁科(tiěkē)职院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,通过系统服务、创新路径、强化应用,不断促进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,建成了刘友梅领衔的省高职院校首家(shǒujiā)省级院士专家(zhuānjiā)工作站,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为(wèi)主任,省内外15名(míng)专家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(wěiyuánhuì);建设并验收了湖南省高职院校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成功打造了轨道交通国际共享(gòngxiǎng)实训基地、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等11个高层次技术创新科研平台,先后攻克12项相关课题(kètí);通过制度保障(bǎozhàng),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,近三年,该校催生科技成果386项,其中,已授权发明专利24项,实用新型专利40项,软著125项。 该校还以三大路径提升科技创新质效:推行师生共创机制,激发学生科创热情,累计培育学生署名成果201项、孵化创新项目2.6万个;深化校企协同攻关,联合打造(dǎzào)九郎山产教(chǎnjiào)融合科教融汇中心,建成中欧工程技术、北斗应用等6个校企共享实验室;构建(gòujiàn)了“四共一各”资源共享模式,牵头组建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(gòngtóngtǐ)等全国性行业共同体,获批国家专精特新产业(chǎnyè)学院,年内与14家企业签订469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协议,推动专利技术向产业应用高效(gāoxiào)落地(luòdì)。 科研驱动产教融合成效显著(chéngxiàoxiǎnzhù):社会服务方面,承接政企横向课题58项,光伏团队完成9个(gè)老旧小区路灯(lùdēng)改造及8座扶贫电站运维,智慧用电团队升级12处用电场所,科普基地接待2.3万人次;国际协作突破,自主研发的“灵犀智检”系统在中欧班列稳定运行超2万小时,“5G实景课堂”落地东南亚多国职教体系,获第七届国际职教大会专题推介;科技竞赛(jìngsài)领跑全省,斩获国家级奖项(jiǎngxiàng)29项、省级(shěngjí)195项,包揽五大(wǔdà)权威赛事全国一等奖,实现“大满贯”。
湖南铁科职院:院士来校调研指导 赋能轨道交通技术攻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